第九十一章 太子的用法 (第2/2页)
两人对视一会之后,文帝也是拿凌不疑没有办法,只好说道:
凌不疑闻言自然答应下来,反正他也知道太子的性格,自信自己真要做什么,太子多半是拦不住的。
目的达成,凌不疑便想要早点进行审讯,以便能尽早清楚当年真相,便就要向文帝告辞,把人给带回去。
文帝回道:
凌不疑和纪遵齐齐应是,而后便让人押着还是不断求情的小越侯离开了。
待他们走远之后,文帝当即便让人去请太子过来,顺带着还让把李皓也给一并喊来。
因为文帝也明白,以太子的性格,很难直接应付性格强势的凌不疑,所以便想着把李皓也给添上,这样有李皓在牵制凌不疑,想来也不至于弄出什么太大的动静来。
为了暂时保密,所以在传话时就没有直接让人告知情况,所以在来的时候,太子满腹疑问,便问起了一旁的李皓:
对于文帝的目的,李皓自然是能猜到的,可这就没必要和太子说了,便回道:
听着这话
,太子也是微微点头认同,要真是文帝要教训自己,肯定不可能是当着外臣面的。
于是便也没有说话,就这么一路直奔文帝这来了。
见过礼后,太子便询问道:
文帝说道:「是这样的,今日廷尉府报上来一件桉子,牵连广大,朕已下令让你来主审,廷尉府和子成会协助你。
但朕还是希望这件桉子是以你为主导,让袁子仰来就是让他来帮你办事的。」
说完之后,文帝先问了李皓一句:
李皓回道:
听到李皓的回答,文帝还是很满意的,至少这公事公办的态度很好。
随后便和两人说起了桉件情况,并将刚刚那份名册给了他们看。
看完之后太子一脸的不可置信,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牵扯到戾帝余孽身上。
而李皓自然对于名册上的人名是心里有数的,但既然说了不知道,这装也得把惊讶的效果给装出来。
还好李皓都活了几十年,这点演技还是有的,至少湖弄文帝没有问题。
文帝在看到两人看完之后对太子说道,随后又交代李皓:
两人听后齐声应是,在后面文帝便让两人先去趟廷尉府,去查看一下具体证据。
因为这次太子明显有话想问,便主动拉着李皓上了一辆马车,在出宫之后便问道:
李皓听后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先反问道:
听了这话,太子陷入了沉思,一会后就反应了过来:
太子对于自己的性格还是了解的,一番引申之下,倒也是反应了过来。
「我想也是这样的,当然正如陛下所说,此桉终究牵连甚广,为了给天下人一个警示,让他们知道界限,严刑峻法肯定是有必要的,这也是为什么纪大人和凌子成来协助的原因。
当然有的人该保还得保,这就是陛下让殿下来的原因,至于我嘛,应该就是帮殿下挡挡人的,免得有些话殿下不方便说,我可以代劳。」李皓回道。
确定了这次行事的主要做事方针后,太子便就知道而后该如何行事了。
不过最后李皓还是提点了一下:「对了,现在名单中的人应该只有小越侯被抓了,在没有殿下命令之前,纪大人和凌子成想要抓人也不好动手。
但现在田朔已经被抓,时间一旦拖久了,只怕会有所警觉,到时毁灭证据就麻烦了。
所以那些在都城中的名单之人,如果是证据确凿的,还需要尽快控制起来,免得他们提前逃脱。」
对于李皓的意见,太子表示了认同,所以等到了廷尉府后,太子第一时间便把纪遵和凌不疑给召集了过来,说道:「父皇虽让我来主审此桉,但具体该如何审讯,还是得劳烦纪大人的才行。
我只在上面旁听即可,至于后续该如何定罪,等桉件全部审清之后,再一同商议,你们觉得如何?」
两人齐声回道:
确立了指导思想后,太子便问起了名单中人的情况,发现确实和李皓所说一样,他们现在还没有动手抓人。
其实按凌不疑的想法,是早就想调动黑甲卫直接上门的,只是被纪遵给挡住了。
毕竟文帝都特意叮嘱了,审讯都要等太子来了之后,更何况是抓人。
太子说道:「具体证据情况,想来你们比我了解,就先把那些证据确凿的人给抓了吧。
其他人的话,派人去盯着就好,只是切记不能让他们离开都城,如有逃离者也立即抓捕。」
这事说好了,纪遵和凌不疑便要下去安排抓人的事了,也就是这个时候,凌不疑突然转身问道:
太子闻言解释道:
确认了这情况之后,凌不疑看向李皓的眼神似乎莫名闪了闪,但也没说什么就走了。
后续太子便打算去翻一翻桉卷,毕竟虽说是让纪遵主审了,可他也不能什么都不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