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微看书 > 穿越到战国,谁说天下苦秦久矣 > 第179章 弄巧成拙

第179章 弄巧成拙 (第2/2页)

\以前种地全凭经验,现在懂得了原理,能种得更好。\

夜幕降临时,村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。

街头巷尾传来欢声笑语,处处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。

\陛下,\郑国感慨道,

\在下现在才真正明白,为什么您如此重视这个工程。这哪里是一条水渠,分明是一条致富之路啊!\

\不止如此。\秦天说,

\你看这些村落,这些笑脸,这才是国家最大的财富。只有百姓们安居乐业,国家才能真正强大。\

郑国望着眼前繁忙的工地,内心五味杂陈。

当初受韩王之命来到秦国,本想设计一个劳民伤财的计划,让秦国在这项工程中耗尽国力。

但秦天的远见和魄力,不仅化解了这个险局,反而将其转化为造福百姓的伟大工程。

短短数月,沿途村落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,百姓们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。

韩国朝堂上一片哗然。

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:秦国的水渠工程不但没有陷入困境,反而进展神速,即将完工。

\这怎么可能?\韩王难以置信,

\当初郑国的计划是要让秦国耗费国力,现在怎么反倒成了利国利民的大工程?\

\启禀大王,\一位大臣说道,

\根据探子回报,不仅工程进展顺利,沿渠的百姓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。许多荒地变成了良田,百姓们都说秦王圣明。\

韩王脸色铁青:\这郑国,究竟在搞什么?\

\臣听说,\左相张开叹息道,

\郑国不但举家迁往秦国,还在秦国建立了水利学堂,培养了大批人才。\

\更可怕的是,\另一位大臣补充道,

\秦国采用了一种新的治理方式。他们发动百姓参与工程,不仅给予工钱,还教授技术。百姓们都说从未见过如此为民着想的君王。\

殿中一片寂静。

所有人都意识到,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的问题了。

\诸位爱卿,\韩王沉声道,\对此有何看法?\

冯周站了出来:\依臣之见,秦国此举高明之处在于收买民心。他们不是在修一条水渠,是在凝聚民心啊!\

\正是此理。\张开接话道,

\听说那些参与工程的百姓,不仅学到了技术,生活也得到了改善。现在人人都说秦国好。\

\那我们该当如何应对?\韩王焦急地问。

大臣们面面相觑,一时无言。

秦国的这种治国方式,确实超出了他们的想象。

就在这时,一个年轻的官员提出建议:

\我们何不派人去秦国考察?看看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?\

\此言有理。\张开说,\与其在这里猜测,不如亲眼看看。\

于是,韩国打着商贾的幌子前往秦国。

一个月后,考察团带着详细的报告回来了。

\大王,\考察团负责人禀报道,

\秦国的变化远超我们想象。那条水渠不仅工程浩大,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。\

\具体说说。\韩王追问。

\首先是农业生产。有了稳定的水源,大片荒地变成了良田。百姓们不仅种粮食,还种起了经济作物。\

\其次是百姓生活。参与工程的人家都住进了新房子,生活水平明显提高。而且他们都学到了技术,有了谋生的本领。\

\最重要的是民心。\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