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微看书 > 轻风君不醉 > 第103章 筹集军响

第103章 筹集军响 (第2/2页)

而太子与敬国公这边,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,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大会诸事。从书院的布置装点,到评委的遴选安排;从入场秩序的维护,到奖品官位的落实,无一不细细斟酌,力求尽善尽美,确保这场诗词大会能顺利举行,不负众人期待。

太子与敬国公筹备正酣,为求公允,所邀评委皆是文坛宿儒、学界泰斗,入场券售卖也颇为火爆,达官显贵们为博文雅之名,纷纷解囊,银票如雪片般飞入太子府中。

盛儒书院内,张灯结彩,红毯铺地,四处悬挂着文人墨宝,为大会添足了氛围。

芒种当日,天公作美,晴空万里。诗词大会尚未开场,盛儒书院外已是人头攒动,各地才子身着长衫,手持诗卷,满怀期待。

辰时三刻,旭日初升,洒下万道金芒,恰如为这场诗词盛会披上一袭华裳。此时,激昂鼓乐轰然奏响,仿若春雷滚滚,震动四方,诗词大会在万众热切瞩目中,缓缓拉开了那华丽大幕。只见礼部官员身着庄重朝服,身姿挺拔,仪态万千,稳步登台,清了清嗓子,声如洪钟般宣读大会规则。台下一众才子,皆是各州府遴选而出的精英,个顶个的意气风发,眼神中透着坚毅与自信,早已摩拳擦掌,迫不及待,只等登台一展非凡诗才。

此番诗词盛宴,赛制分明,共设三项精彩角逐。其一为即兴赋诗,最是考验才子们的临场应变与才情诗意;其二乃依调填词,需细细研磨韵律,方能填出好词;其三则是撰文赋篇,以此尽显满腹学识底蕴。值得一提的是,所有题目皆由圣上御笔亲题,圣意高悬,众人知晓后自是心怀敬畏,不敢有半分懈怠。

率先登场的几位学子,果真是各州府的翘楚之才。他们稳步上台,神色从容淡定,气定神闲间,出口便是锦绣文章,佳句妙语仿若天成,瞬间点燃全场气氛,引得台下观者如汹涌浪潮,喝彩声此起彼伏,经久不息,仿若要冲破这会场云霄。

随着赛事逐步推进,竞争愈发白热化,恰似千帆在惊涛骇浪中竞渡,百舸于激流漩涡里争流。就在众人你追我赶之时,一位寒门学子仿若暗夜流星,横空出世。其诗作针砭时弊,字字如刀,言辞犀利深刻,文采更是斐然出众,恰似惊鸿翩跹照影,刹那间惊艳全场。一时间,众人目光仿若被磁石吸引,齐聚于他身上,惊叹之声不绝于口。

于这盛会繁华背后,各方势力却也暗藏心思,各有盘算。达官显贵们,目光如炬,在这群寒门才俊之中逡巡,一心想觅得可为宗族子嗣传道授业的良师,或是寻得可佐政务的幕僚干才;更有那欲为家中娇女择婿者,盼着将这般才情引入家门,成就一段佳话。商贾之家呢,算盘珠子拨得噼里啪啦响,家中若无治学良材,便瞅准了这些寒门学子,慷慨资助他们赴科赶考,满心期许日后他们高中榜首,自家生意便能得庇佑,从此财源广进,日进斗金。

再瞧那盛儒学院,今日真真是座无虚席。前排评审席上,诸位前辈、高官端坐,神情肃穆庄重,执掌着评判优劣的大权,一言九鼎。

往后望去,层层席台井然有序,错落而有致,观者层层环绕,仿若繁星捧月。观众席呈梯形精巧搭建,层层拔高,人数层层递增,愈往后愈是人头攒动。

前排那仅有的十二尊位,售价高达八千两白银,堪称天价,却早早被抢购一空,众人皆以能得此近距离观赛席位为荣;次排三十六席,六千两之价,亦是备受追捧,炙手可热;第三排七十二座,售价三千纵使价格稍低,却也须臾间所剩无几;第四排一百零八座,两千两之价,引得众人竞相争抢;第五排二百二十席,八百两之数,刚一放出,片刻间便满座。至于后方教学楼处,虽说距赛场中心远了些许,可视野倒是颇为清晰,看得真切,仅收百两一人,如此亲民之价,自是吸引得人头攒动,观者如云,热闹非凡。

而台下诸多学子,心中亦是各怀憧憬。他们既盼能在这盛会之上,以诗会友,与志同道合者共赏诗词精妙,切磋琢磨,砥砺才情;又暗自期许,盼着席间有那独具慧眼的贵人,能赏识自己的满腹才学,倘若有幸得贵人提携一把,往后的仕途之路便能顺遂许多,少走些坎坷崎岖,省去那诸多奋斗的年月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