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微看书 > 大明:反骨皇孙,老朱天天破防! > 第140章 重启远洋,郑和扬帆

第140章 重启远洋,郑和扬帆 (第2/2页)

户部尚书担忧地说:\陛下,减免税收会影响国库收入。\

朱雄英笑道:\一时的税收减少,换来的是长远的繁荣。当贸易兴旺,商人增多,税基扩大,国库反而会更充实。\

他继续说:\朕还要在沿海各地建立造船厂,培养航海人才。大明要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,不能仅靠官方船队,还要有强大的民间力量。\

王守仁补充道:\陛下高瞻远瞩。宋朝时期,海外贸易税收占国库收入近三成。若能振兴海贸,不仅增加财富,还能促进技术交流。\

朱雄英点头:\正是此理。控制海洋就等于掌握未来。大明不能再像前朝那样畏惧海洋,而要主动出击,开拓进取。\

为了支持海洋事业,朱雄英还成立了\海事学院\,专门培养航海和造船人才。他亲自为学院题写匾额:\向海图强\。

在太仓,一座规模宏大的船厂拔地而起。朱雄英视察时说:\这里不仅要造商船,还要研究改进船型。我们要结合中西方的造船技术,创造出更先进的船只。\

几个月后,郑和的船队开始陆续返航。每支分舰队都带回了丰厚的成果。当郑和的主力舰队驶入太仓港时,港口再次沸腾了。

朱雄英亲自到港口迎接。郑和献上厚厚的航海日志和地图:\陛下,臣不辱使命,详细记录了沿途所见。这些海图标注了各处港口、暗礁和洋流,对未来航行大有帮助。\

他还展示了带回的各种技术资料:\这是阿拉伯的天文观测法,这是印度的造船工艺,还有非洲的冶金技术...\

朱雄英仔细翻阅这些资料,欣慰地说:\爱卿辛苦了。这些资料价值连城,朕要组织专人研究,取其精华,为我所用。\

郑和又报告了建立的贸易关系:\臣与十七个国家签订了贸易协议,他们都愿意与大明长期往来。许多国家还派遣使者随船来朝。\

朱雄英大喜:\好!朕要隆重接待这些使者,让他们看到大明的繁荣和开放。\

明仁宗四年秋,京城西郊,一座规模宏大的学堂拔地而起。朱雄英亲笔题写\匠造学堂\四个大字,苍劲有力,昭示着这座学府的非凡使命。

开学典礼上,朱雄英对首任校长王守仁说:\守仁,朕将这项重任托付于你,望你不负所托。这里将成为大明技术革新的摇篮。\

王守仁恭敬地接过任命书:\臣必竭尽全力,不负圣望。\

朱雄英环视在场的能工巧匠和学者:\诸位,你们是大明最宝贵的人才。在这里,不分贵贱,只论才学。朕要你们大胆创新,敢于突破。朝廷将全力支持你们的研究。\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