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微看书 > 大明:反骨皇孙,老朱天天破防! > 第147章 实学兴国,人才辈出

第147章 实学兴国,人才辈出 (第1/2页)

微看书 www.vkss.cc,最快更新大明:反骨皇孙,老朱天天破防!!

朱雄英欣慰地说:\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。大明之强盛,不仅在于守成,更在于开拓。郑和的航海事业,将继续得到朝廷全力支持。\

深夜,朱雄英独自在御书房研读郑和带回的航海日志,不时在旁边的地图上做些标记。灯火映照下,他的眼中闪烁着雄心与智慧的光芒。

\大明疆域,当不止于此。\他喃喃自语,\海外新陆,将成为我大明开创千年盛世的关键棋子!\

明仁宗七年夏,京城弥漫着浓郁的槐花香气。朱雄英站在文华殿前,望着整齐列队的新科进士,面露欣慰之色。今年的科举考试与往年大不相同——这是改革后的新式科举首次大规模实施,也是第一批明德学堂毕业生参加的科举考试。

礼部尚书庄严宣读着新科进士的名次。当状元王铭的名字被唱出时,朱雄英特意多看了这位年轻人一眼。据传,王铭出身贫寒,是明德学堂的学生,凭借在实学上的突出表现夺得状元。

殿试结束后,朱雄英特意召见了王铭。这位新科状元看上去二十出头,精神焕发,谈吐不凡。

\陛下,草民王铭拜见。\王铭恭敬地行礼。

朱雄英亲切地问道:\朕听闻你出身贫寒,却能取得如此佳绩,实属不易。可愿说说你的学习经历?\

王铭抬起头,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:\臣生于浙江山区一个贫困农家,幼时虽好学,却无力上学。十三岁那年,明德学堂在我们县城设立,免费招收贫寒子弟。臣有幸入学,才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。\

\学堂里的教学与传统有何不同?\朱雄英继续问道。

\最大的不同是实学与经学并重。\王铭回答,\除了四书五经,我们还学习算术、地理、农学等实用知识。臣尤其对水利情有独钟,曾参与设计改良过家乡的灌溉系统,使产量提高了两成。\

\你认为实学对国家有何益处?\朱雄英又问。

王铭思索片刻,答道:\经学教人做人,实学教人做事。一个国家要强盛,既需品德高尚的人,也需掌握实用技能的人。如今西方诸国正在兴起,我大明若要立于不败之地,必须在实学上有所建树。\

朱雄英满意地点点头:\说得好!朕推行实学教育,正是有此考量。希望你入仕后,能将所学用于实处,为国为民谋福祉。\

这次谈话后,朱雄英更加坚定了推广实学的决心。他随即下诏设立\实学奖\,专门奖励在农业、水利、天文等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者。首批获奖者中,有改良水车的工匠,有研发耐旱作物的农学家,还有制作精确天文仪器的匠师。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