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那些事94《天生女子》 (第1/2页)
微看书 www.vkss.cc,最快更新九州民间志!
乌泥泾的青石板路上积着赭色泥浆,张阿秀踮着脚跳过水洼,怀里抱着刚织好的棉布。她腰间缠着靛蓝围裙,下摆绣着细碎的忍冬纹,那是母亲临终前留给她的。
\阿秀姐!\巷口的小丫头跌跌撞撞跑来,\周婆婆说你家的织机又冒烟了!\
阿秀的心猛地一沉。上个月她试着改良弹棉花的弓,把三尺长的竹弓改成四尺,用牛筋替换了麻绳,弹出来的棉絮倒是蓬松了,可每次拉动弓弦时都会发出怪响,像有人在哭。
推开柴扉,阿秀看见老织机旁站着个穿灰布道袍的道士。他腰间挂着葫芦,左脸有块铜钱大的黑痣,正用拂尘轻轻扫过织机上的雕花。
\这位道长......\阿秀刚开口,道士突然转身,浑浊的眼睛里闪过精光:\你这织机,可是从崖州传来的?\
阿秀愣住。父亲生前说过,他们家的织机样式是祖上从海南岛带来的,与中原的截然不同。\道长如何得知?\
道士从袖中掏出半块玉佩,与阿秀脖子上的半块严丝合缝。\二十年前,我在崖州见过你母亲。\他压低声音,\她临终前托我带话:'龙章五色现,织女踏云来。'\
乌泥泾的祠堂里挤满了人。
\这丫头分明是妖女!\王媒婆尖着嗓子,\上个月她织的布突然着火,烧了半条巷子!\
\就是!\几个妇人附和,\昨天我家鸡瘟死了三只,准是她咒的!\
阿秀攥紧围裙,指甲掐进掌心。半个月前她试着用苏木染布,不想火候没掌握好,布料突然自燃。她救火时被火星燎了头发,此刻还留着焦痕。
\各位乡亲!\老族长拄着拐杖站出来,\阿秀爹是咱乌泥泾的织神,她若真是妖女,怎会年年帮大家织出最好的棉布?\
人群安静下来。阿秀家的\乌泥泾被\远近闻名,连大都的贵人都派人来订。去年大旱,她带着姐妹们织出抗旱的厚棉毯,救了全村人的命。
\我看是蒙古人在捣鬼!\角落里突然有人喊。众人回头,见是个穿羊皮袄的汉子,腰间别着短刀。
\这位是?\老族长眯起眼。
\红巾军的兄弟。\汉子掏出块红布,\元廷要征十万匹棉布充军,你们若交不出,就要抓人!\
人群哗然。阿秀的心沉到谷底。她知道元廷的赋税重如大山,可乌泥泾的织户们刚熬过灾年,哪里织得出这么多布?
\我们不交!\王媒婆尖叫,\让那些鞑子自己织去!\
\说得好!\汉子抽出短刀,\红巾军正在招兵买马,不如跟着我们反了!\
祠堂里顿时炸开了锅。有人叫好,有人摇头,更多的人偷偷看向阿秀。她的织布技艺是全村的命脉,若她加入红巾军,乌泥泾的生计怎么办?
\阿秀,你说句话。\老族长颤巍巍地说。
阿秀望着墙上挂着的织机,想起母亲教她纺线时说的话:\织女要守着棉田,就像星辰守着银河。\她深吸口气,从怀里掏出半块玉佩:\我跟你们走。\
红巾军的大营扎在天目山深处。
阿秀跟着汉子穿过荆棘丛,看见几十个穿粗布衣裳的人正在操练。他们用竹枪挑着红布,喊着\摧富济贫\的口号,声音惊飞了树梢的乌鸦。
\这位是徐将军。\汉子指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,\他可是白莲教的护法!\
徐将军上下打量阿秀:\听说你会织'乌泥泾被'?\
阿秀点头。徐将军从怀里掏出块烧焦的布片:\能织出这样的东西吗?\
布片上绣着暗红色的莲花,花瓣边缘泛着焦黑,像是被火烧过。阿秀摸了摸纹路,突然闻到股焦糊味,耳边响起母亲临终的呓语:\火中莲,火中莲......\
\这是......\
\去年元军烧了我们的粮仓,\徐将军咬牙,\这布是从灰烬里扒出来的。\
阿秀的心一颤。她记得母亲说过,崖州有种\火浣布\,用石棉织成,遇火不燃。难道这布片就是火浣布?
\我能织。\她攥紧布片,\但需要石棉。\
徐将军大喜:\天目山的矿洞里就有!\
当天夜里,阿秀被带到矿洞。矿工们用铁镐敲开石壁,灰白色的石棉像棉絮般簌簌落下。她抓起一把,发现纤维比棉花细十倍,摸起来却像冰碴。
\小心!\徐将军突然拉住她。头顶的石壁传来咔嚓声,几块碎石砸在她脚边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